德法兼修育人
文化自信强校
近年来,上海政法学院秉承“德育为先、师生为本、实干为荣、引领为尚”的创建理念,始终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育人”为中心,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不同层次深入挖掘,寻求创新和突破,全面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水平。
一、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共同的精神家园
1.扎实推进政治教育,提升理论学习实效。全校师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在全校范围开展宣讲活动。集中学习研讨次数超700次,多次得到学习强国、文汇报等媒体报道。
学校党委推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政策举措。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根据学习主题,多次将中层干部、教工支部书记、辅导员、新进教师、学生党员纳入学习范围。党委领导与师生同上一堂课,学习收效显著。
2.立足课堂,打造课程思政品牌。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作为参与单位,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学校在国家级教学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
我校获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重点培育校。“中国系列”之《大国安全》广受赞誉,党委书记、校长走上讲台,校内外知名专家加入团队,共同为学生授课,该课程得到教育部、上海教育等多家网站和媒体的报道。
3.聚焦师德建设,持续推动典型示范。我校自2019年起开始组织 “温暖人生好老师”评选。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上海政法学院教师师德行为规范》,明确我校教师师德规范行为,落实师德“一票否决”。
二、聚焦特色发展,稳步提升办学质量
1.坚持特色发展,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法学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在软科公布的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以总分104分排在第34名,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5名。根据软科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我校在“2020中国政法类高校排名”中位居第4名。
2.坚持立德树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亮点。学校法学、监狱学分别为国家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监狱学、社会工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纪录片3个本科专业方向为全国首创。我校于2019年率先在上海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根据软科“2020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学校在入围的1200所高校中位居156名。根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GDI应用大学排行TOP800榜(2020)”,我校在全国入榜的800所应用型大学中位居第57名。
3.坚持双向驱动,国际化办学快速发展。学校坚持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驱动,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学校与世界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连续3年获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资助,获资助人数位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中美人文项目培养院校”,获批设立了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个文科和商科留学生预科教育中心。
三、依托新思维新载体,创新文明品牌,繁荣校园文化
1.充分利用媒介,宣传学校形象。加强校报、校园网、电子屏、广播台、电视台等校内媒体建设。依托全媒体平台,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拓展了学校形象传播空间和平台。依托微信、微博、直播等平台,发挥校园新媒体矩阵群的合力,一时间“霸屏”朋友圈。
2.重视网络思政,易班形成自身特色。建立“中央厨房”的发展模式,以国事、家事、天下事等热议话题为“原料”,强化内容供给,将全媒体讯息、特色活动和主题教育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打造出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和有滋有味的“思政大餐”。
3.借助各自优势,创建文明品牌。我校在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挖掘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明品牌项目。我校防减灾-应急救援社荣获上海市“明星社团”称号、“蓝盾”青年志愿者、老年人法律援助团队等在上海乃至全国树立了品牌。大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高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冠军、第七届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第十六届上海市“挑战杯”决赛法学类特等奖、2020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连续三届上海市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冠军等荣誉。
四、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
1. 依托上合培训基地,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充分发挥中国-上合基地培训、智库和论坛三大功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圆满完成了多期对外培训任务,培训了上千名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级司法执法官员;报送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在国内首批实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纪录片拍摄计划,已完成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纪录片拍摄任务。
2.积极服务国家,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法治建设,参与行政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自贸区建设、禁毒、基层治理、医护人员权益保障等领域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交咨询报告与建议60余项,直接参与推进了《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社区矫正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上海市禁毒条例》《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等50余部法律法规的调研与制定工作。
3.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城区创建。我校积极开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支持和服务工作。自进博会开办以来,我校先后输送了645名和715名志愿者投入到第一届和第二届进博会服务中,成为全市输送志愿者量最大的高校,先后受到央视及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我校禁毒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我校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受到上海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获奖众多。
五、打造新名片新形象,构建平安、健康的生态校园环境
1. 加强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同心抗疫,勇于担当,在坚守和奉献中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我校获“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连续四届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连续三年获评上海市“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学校建设校园智能交通项目。该项目实现了校园出入口升级、临时车辆在线预约、诱导停车、以及高峰期客流量实时监测预警等系列智能管理功能,切实提高了学校技防智能化操作和管理水平,确保了师生的健康安全。
2.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竞赛捷报频传。每年举行的学生运动会、上政足球杯、上海政法学院“野马杯”羽毛球锦标赛、上海政法学院篮球联赛等体育比赛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阳光体育的精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校男子、女子板球队连续多年双双荣获全国板球锦标赛冠军。校国标队屡次在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在线体育舞蹈比赛中获佳绩。
3.强化责任落实,创建生态文明校园。自2019年依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秩序已逐渐实现有序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校园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积极响应制止浪费的倡议,学校食堂专门推出“小份菜”服务,有效引导校师生适度合理点餐,并发起“光盘行动”系列活动,极大地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结语
上海政法学院2019-2020年的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未来的创建工作中,学院还将不断努力,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建设上政师生的精神家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